茶場地處大別山南麓、蘄北群山峻嶺的九龍寨山腰的李山村。這里東連九龍宮,南靠仙人寨,西接仙人臺,北鄰大同水庫。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溫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尤其春茶季節,細雨蒙蒙,溪澗常流;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磷鉀肥,呈酸性(PH4.5-5.5),常年“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過后滿山云”,生態環境純凈天然,觀光旅游,景色如畫。栽種的茶葉曾作為歷史上十六大貢品之一,獨特的茶葉品質,明代醫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對茶鄉茶葉倍加贊述。20世紀七十年代譽為湖北省綠茶標準樣品。
茶場始建于六十年代中期,現有國家認證的有機茶園600畝,其中無性系優良茶園500畝,無性系良種母本園10畝,藥用保健苦丁茶20畝;從業人員26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36人。其中技師二人,省級“制茶能手”四人;配備有目前國內先進的茶葉加工、冷藏保鮮和真空自動包裝設備100臺套;年產名優綠茶十萬斤,茶葉生產加工實現了“生產標準化,加工自動化,品種系列化,保鮮真空化,產、供、銷一體化”。
茶場距交通干線五公里,遠離城市工業區、遠離公路、茶園周圍沒有工廠、學校等帶污染性的人群,也沒有耕作性的山地、農田,順山勢坡地耕作,依天然山泉灌溉,是完整的生地環境。茶場已連續十年沒有使用化學合成農藥,三年沒有使用化學肥料;茶園防蟲全部采用振頻式燈光誘捕,輔之以“阿維菌素”、“武大綠洲茶園”、“蘇云金桿菌”和“苦參堿”等生物制劑喂殺,茶園用肥全部施用餅肥和農家積肥,并做到了茶園與農田相隔離,制作區與活動區的隔離。系列茶葉產品和種植基地經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和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多次現場抽查,各項指標均符合有機食品和有機茶園種植標準。